为增进国内高校优秀大学生对武汉大学水利工程学科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全国水利学子的友好交流,学院于7月18日-20日举办了“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来自全国33所高水平大学、重点大学的235名优秀大学生齐聚珞珈山下,深入感受武汉大学“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的校风,探索水之奥秘。

7月19日上午,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全国重点实验室109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典庆,党委副书记左志香,副院长伍靖伟、副院长(挂职)马刚及各系主任、青年教师代表等出席。开营仪式由左志香主持。
李典庆代表学院向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入营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他指出,近年来学院全面拥抱新形势、新需求,积极推进传统水利学科的转型升级,全力发展智慧水利、生态水利和城市水利,开设碳中和贯通式培养实验班、智慧水利本硕博培养体系以及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硕博士等。李典庆寄语营员们要像水一样坚韧、灵动、包容,在珞珈山下遇见更好的自己。

伍靖伟从学院的历史底蕴、学科实力、师资队伍、科研成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院的整体情况。同时,他具体介绍了学院研究生培养情况,从招生专业和规模,到培养模式和就业前景等,表达了学院对培养新时代水利人才的坚定决心和系统规划。最后,他鼓励全体营员积极报考武大水院,在武大水院这片沃土上,汲取知识,锤炼能力,为实现水利事业的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威嘉教授做题为“水电与新能源协同调控:绿意更浓,风光无限”的专题讲座。杨教授从“有趣”“有料”和“有益”三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水电与新能源协同调控的多物理特性和多学科交叉的“有趣”,从碳中和与能源行业、水力发电、抽水蓄能、研究前沿等多方面探讨了研究非常“有料”,并指出该方向研究利国利民效益显著、个人发展前途光明等极其“有益”。

唐国强教授做题为“卫星降水与全球水文”的专题讲座。他从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水安全问题、暴雨洪涝以及干旱灾害频发等问题引出卫星是地球观测的关键手段,在气象预报、灾害监测、气候变化和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唐教授介绍了全球卫星降水观测从 TRMM、GPM到FY-3G,实现更高时空分辨率和更广覆盖,支撑气象、灾害和气候研究;AI 技术推动降水反演、融合与误差校正方法革新,实现更精准、智能的全球与区域降水估计;发展国家/全球尺度水文观测与模拟框架,提升跨流域水资源预测和调控能力,支撑应对气候变化和水安全挑战。最后,他指出了提升复杂条件下的数据精度、增强中国卫星与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大尺度水循环的模拟能力,是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关键方向。

随后,营员们还参观了学院和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多个展厅、实验室,进一步深度了解学院的悠久办学历史和雄厚学科实力;各系组织营员们分专业开展了面对面交流座谈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活动,导师们与营员们就研究方向选择、科研兴趣、研究生阶段规划、学科前沿问题等展开了深入交流。营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参观和深入交流讨论,不仅见识了世界一流的研究设施,更感受到武大水利人“治水兴邦”的使命担当。


此次夏令营活动,既展示了学院雄厚的科研实力,也为营员们提供了与知名学者面对面交流讨论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全国各地优秀学子对武汉大学水利工程学科的认同感。学院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为全国水利英才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更多青年才俊探索水之奥秘,在水利领域绽放光彩。
(编辑:董云霞 审核:伍靖伟 左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