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返回旧版|English

首页 > > 正文
第二届River期刊青年学者沙龙举办,聚焦变化环境下的生态河流

通讯员:程亦菲 ;发布时间:2025-09-30  点击数:

9月27日,第二届River期刊青年学者沙龙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本届沙龙以“变化环境下的生态河流”为主题,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教授,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River期刊副主编Philippe Gourbesville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阿伯丁大学Vladimir Nikora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吕喜玺教授等专家代表,吸引了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近百位青年学者齐聚珞珈山麓,共襄学术盛宴。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中国水科院副院长蒋云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英国皇家工程院士Alistair Borthwick教授,学院党委书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典庆教授,院长刘攀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张建立等莅临会议。中国水科院前总工程师、River期刊主编曹文洪主持开幕式。

屈文谦在致辞中首先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表示诚挚的欢迎,表示我校水利水电学院是我国水利工程教育与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学科及平台优势与River期刊所倡导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议题”的办刊理念高度契合。蒋云钟表示,River期刊致力于探讨学术前沿、热点话题、难点及挑战,展示新科技、新认识和新实践,推动江河系统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共同繁荣。双方表示,期待以本次沙龙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水科学前沿探索,助力青年学者和后备人才培养。

中国水科院前总工程师、River期刊主编曹文洪主持开幕式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致辞

中国水科院副院长蒋云钟致辞

沙龙设主旨报告与专题报告环节,学院党委书记、River期刊副主编李典庆主持主旨报告,中国水科院正高、River期刊副主编郭庆超与学院夏军强教授主持专题报告。王浩院士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了题为“生态调度之人-鱼博弈”的主旨报告,重点介绍了基于三次博弈的水库群生态调度技术,可以实现人类发展权与鱼类生存权的平衡。夏军院士主旨报告题为“河流环境伦理与流域综合管理”,重点介绍了运用河流伦理理论的重大工程案例,如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小水电绿色发展、淮河流域综合治理等。Philippe Gourbesville教授进行了题为“River basin management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hallenges and expectations”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期刊发展以及流域管理数字化模拟技术相关成果。Vladimir Nikora教授进行了题为“Flow-Biota Interactions in Rivers: Scales, Mechanisms, Challenges”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流体力学学科挑战以及与生态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为学科发展以及青年人的学术道路提供了可行方向。吕喜玺教授关注亚洲大河泥沙的可持续管理,作了题为“Rethinking reservoir dead storage: toward sustainable sediment management in Asian river basins”的专题报告,提出部分解放水库死库容有助于河口湿地恢复。曹志先教授以从业40年的经验总结了浅水泥沙形态动力学的研究成果,作了题为“浅水泥沙形态动力学研究与应用”的专题报告,重点介绍了两相流模型在暴雨山洪与泥石流、滑坡涌浪与堰塞湖、明渠冰水两相流和管道气液两相流等方面的工程应用。

 

王浩院士(视频)、夏军院士

 

Philippe Gourbesville教授、Vladimir Nikora教授

 

吕喜玺教授、曹志先教授

此次沙龙设两个分会场,主题分别为“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河流水沙与生态环境”与“大型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河流生态环境效应”。河流水沙与生态环境分会场由武汉大学杨逸凡教授、周美蓉副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安瑞冬教授介绍了“生态水力学与山区河流生境修复”的相关方法;北京大学李东锋研究员总结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若干河流效应”;华中科技大学孙怀卫教授团队介绍了“干旱背景下生态水资源的适应性管理及其新挑战”;清华大学黄磊副研究员报告了“变化环境下水沙输移及环境效应研究”;中国农业大学钟强教授观测到实际河流河床形态中存在纵向条纹这一特殊现象,介绍了“河流流向床砂条带结构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武汉大学弘毅博士后程亦菲构建了黄河下游排洪输沙过程与风险评估综合模型,并应用于不同滩区治理模式的洪灾损失评估;华北电力大学唐彩红副教授报告了“植被对水动力条件及泥沙悬浮的影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杨晨教授介绍了“水库排沙影响下河道水-沙-温互馈机制与生态效应”,重点提出悬沙浓度会影响河道水体水温时空分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伟杰正高介绍了“生态水力学在长江洲滩和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

 

杨逸凡教授、周美蓉副教授主持

  

安瑞冬教授、李东锋研究员、孙怀卫团队成员

  

黄磊副研究员、钟强教授、程亦菲博士后

  

唐彩红副教授、杨晨教授、王伟杰正高

河流生态环境效应分会场由天津大学黄哲副研究员、武汉大学佘敦先教授主持。河海大学金光球教授介绍了“三峡工程影响下鄱阳湖水文节律变化及其对沉积物-水界面氮循环的驱动效应”;湖南大学梁婕教授报告了“流域降碳减污协同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长江科学院董磊老师介绍了“泄洪雾化条件下水体典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行为及机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吴杰峰教授报告了“流域水文干旱诊断及水库调控响应”;同济大学周正正副教授以阿穆尔河与长江流域为例对研究了非平稳径流变化及气候—工程驱动效应;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冯韬高工介绍了“长江上游高坝深库鱼类关键生境要素监测、模拟与调控研究”;中国水科院包宇飞高工基于同位素视角介绍了澜沧江梯级水库碳氮迁移转化规律及环境效应;天津大学黄哲副研究员报告了“黄河下游挟沙能力调整及高效输沙指标优化”;中国水科院王坤高工构建了基于二元水循环的生态水文耦合模型,并给出了应用案例。

 

黄哲副研究员、佘敦先教授主持

  

金光球教授、梁婕教授、董磊老师

  

吴杰峰教授、周正正副教授、冯韬高工

  

包宇飞高工、黄哲副研究员、王坤高工

本次沙龙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River期刊联合主办,、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

(编辑:董云霞  审核:夏军强 左志香)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电话:027-68772215学院邮箱:sdxy@whu.edu.cn

Copyright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