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烽火岁月,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10月25日,水文水资源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举办了以“赓续抗战精神,矢志强国复兴”为主题的党日活动,通过系统学习与实地探访,深刻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壮阔历程与伟大胜利,缅怀革命先烈和遇难同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引导党员同志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2025年10月25日早上十点,支部在工学部主教A312教室开展了以“重温抗战历史,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专题党课。支部书记蒋欣一首先带领支部成员系统学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直至取得最终胜利的艰苦卓绝历程,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并解读了抗战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接下来,蒋欣一结合PPT和相关视频,深入讲解了武汉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特殊地位与贡献,如武汉会战的历史意义,并带领大家学习陈怀民、郝梦龄、张自忠等抗战英烈的英勇事迹以及精忠报国的崇高气节。
支部成员结合学习内容与自身实际展开讨论、发表感想,围绕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贡献力量进行交流,支部成员王昀表示,坚韧是抗战精神的底色,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坚韧不拔的奋斗信念,实践上在岗位直面难题,以不服输劲攻克工作瓶颈。

最后,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每位支部成员创作“三行诗”。用简洁、真挚的语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伟大胜利的由衷礼赞、对世界和平的真诚祈愿,并将全体党员创作的三行诗统一书写在特制的卡片上,集中粘贴于主题展示板,形成一道独特的“情感寄语墙”,进一步升华活动情感体验。


2025年10月25日下午3点,支部成员齐聚武汉市中山公园。武汉市中山公园承载着厚重的抗日记忆。抗战期间,这里曾是抗日宣传的重要阵地,郭沫若等人曾在此举行万人抗日歌咏活动。1945年9月18日,中国第六战区司令官孙蔚如将军在园内的受降堂,接受了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率部共21万余官兵的投降。此次受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之一,使得受降堂成为见证武汉乃至华中地区抗战胜利的历史丰碑,如今也成为向后人昭示和平可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场所。

支部成员首先在孙中山像前合影,缅怀这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接下来,支部成员进入受降堂探访学习。受降堂摆放着厚重的历史资料,全方位展示了武汉乃至华中地区整个抗日阶段的历史事件,展示了革命先烈为之付出的努力与血汗,让人不免肃然起敬。支部成员在受降堂聆听讲解,互相交流,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意,感受胜利的荣光与和平的来之不易,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支部成员离开受降堂前往下一站的时候,中山公园响起了震天撼地的防空警报,以纪念87年前武汉不幸沦陷的惨痛历史。支部成员纷纷驻足肃立,表达自己的缅怀与追思。当最后一声警报余韵消散在空气中,公园的鸟鸣与风声重新入耳,支部成员们仍未立刻挪动脚步。下一站的 “英雄路” 已在前方,但此刻的肃立,早已让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的种子更深地扎进了每个人心里。同学们认识到,接下来要追寻的不仅是张自忠、郝梦龄等英烈的足迹,更是要带着这份对历史的敬畏,把 “矢志强国复兴” 的誓言,落进未来每一步的实干里。
接下来,支部成员分为三组,分别前往张自忠路,郝梦龄路,陈怀民路,山海关路,循迹英雄之路,感悟民族之魂。
支部成员手持珍贵历史老照片,包括郝梦龄将军指挥的忻口战役,张自忠将军指挥的枣宜会战,随枣会战,陈怀民参与的武汉空战,象征着长城抗战起点的山海关,在道路现址进行“今昔同框”打卡。手持这些地点相关的历史老照片,在现址进行打卡比对,直观感受历史变迁,在追寻英雄足迹中缅怀先烈,深刻理解道路名称背后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


这一独特的沉浸式体验,旨在通过镜头下的时空对话,让历史痕迹与城市新貌形成鲜明对比,使同志们能直观感受时代变迁,于街头巷尾的漫步中追寻英雄足迹。活动引导大家深刻缅怀以张自忠、郝梦龄、陈怀民等为代表的革命先烈,深入解读每一条路名背后所镌刻的悲壮史诗与不朽功勋,从而将抽象的历史记忆与具象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水文水资源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积累了一次宝贵的经验。未来,支部将继续探索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将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特色和意义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文化自信和党性修养,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